close

309511_278822298803762_277347510_n.jpg    

孩子不乖,究竟該打還是不該???

這個問題已經糾結了我好久好久

糾結到我覺得應該將我的想法好好寫出來~~~~

相信這個也是許多爸爸媽媽會面臨到的重要課題

從仔仔出生到現在鍇弟也1y7m了

我還是繼續在糾結這個問題,到底該給孩子"威嚴教育"還是 "愛的教育"呢???

以下把我的小小心得分享給大家!!!

 

在仔媽的記憶中,從讀書的學生時期,沒有一個老師不打學生的

在那個年代  "打罵教育"教出來的孩子,似乎真的比現在的孩子乖多了!!!

猶記得那時,老師唱名,乖乖出去排隊被打

聽到前面那 "咻咻~~"棍子發出的風聲,就已經讓我想到屁滾尿流了呀~

延伸到家庭教育當然也是一樣的。

 

仔仔外婆跟我說,囡仔嘸乖~~~丟愛怕啦!!!愛怕幾雷呼伊驚!!!!

 

“棍棒底下出孝子"......說的一點也沒錯!!!

想想,當初阿爸阿母生氣罵一聲時,我們怕的都嚇到跪到地上了,哪還等的到棍子打到身上???

現在的小孩子,還要數 一、二 、三,叫都叫不來,棍子來了打下去還笑嘻嘻的咧  (((os :一定是打的不夠大力!!!)))

 

再憶起多年前仔媽在某知名教育機構帶小朋友

當時還沒有體罰爭議時,仔媽是執行"棍子教育"的.......

(((ps :當時的教育環境還是非常傳統,老師們都會人手一隻"愛的小手"))))

當時我教的是幼稚園升一年級的 "新生"

王老師(當時的仔媽)有一支專門的"愛的小手",如果 不乖 或 "寫錯第二次" 或  "行為偏差"(例如拿同學東西)(出手打同學)....

就會被我用愛的小手"輕輕"的打一下.....

當年度這班小朋友上小一,20個小朋友幾乎都是班上前三名....

但是體罰之下還是會有爭議之聲,有的小朋友回家會跟家長說,在補習班(((((被 王老師 打了)))))~~

隔天的聯絡簿就會寫來了~~~

或是主任就會來跟我反映:

 

"那個....王老師.....某某某小朋友的媽媽 說  不希望小朋友被打 ,所以.. ..."

因此在教下一任的學生時我已經不再動棍子了

但是在我的心中,真的有個根深蒂箇的觀念,就是孩子一定要"打" 

如果不打,等到孩子變壞時想到再打他時,就變成他打你了!!!!

 

在仔仔出生前,我就告訴自已,將來我的孩子,一定要讓他怕我.........~不不....

應該說是,我要嚴格的實行 鐵的紀律軍事化的教育 ,因為 "我不希望孩子不乖"。

 

等到仔仔出生後,不乖我真的是打了!!!

可是我卻從心底覺得,現在的環境出來的小孩真的是很難教

尤其是自已當了爸爸媽媽,才知道親身教小孩更多 難處........

 

我常常碰到仔哥大哭大鬧整個大脫序時,我就會拿棍子出來好好的修理一番

這棍子一打下去

一次、二次、會怕.......

到第三次好像變的沒什麼用  小孩子還是照皮不誤.........

因為仔哥就是傳說中的  "越打越皮"了.....

再者,用力一打,手好痛....那孩子不是更痛嗎?????

10509567_807512622601391_324470450327792620_n.jpg  

 

 

在這個打罵過程後最嚴重的事情其實是

在修理小孩的時後,孩子們其實就模仿了你的行為......

鍇d不乖時,仔哥若有其事的學起了大人的動作

插起了腰---

皺起了眉頭---

默默的拿起了棍子----

高八度的聲音----

吼叫著鍇弟說 :

" 我 是 不 跟 你 說 過....不 要哭嗎!!! "  不乖  哥哥(此地從爸爸媽媽換成哥哥了....) 要修理囉!!!!

才驚覺仔哥居然在模仿我開始斥責作錯事的弟弟

 

還有一次,仔哥作錯事

仔媽正開始怒吼著:你在幹麼....我不是說過.....

話都還沒說完

鍇d 已經默默 拿來了棍子,嘴裡還數著 " 一.....二....三  "

 

在打罵孩子的當下,其實裡面大多是爸媽生氣的情緒在

本來只有五分氣,孩子一哭一鬧,氣又上來變成了七分

這樣好像是在打小孩出氣一樣.....

 

後來仔媽慢慢的修鍊出

在孩子哭鬧時 儘可能的先轉移注意力,先停止孩子的哭鬧行為

事後再跟孩子好好溝通,

"你知道為什麼剛剛媽媽要生氣???"

"如果你.....換作別人也會 不舒服的,所以我們不可以......"

"你這樣作讓媽咪很傷心.....以後不要再作讓媽咪傷心的事了...."

 

歸究孩子為何不聽話~~~更深一層該探討的是.....

 

1.小孩子不知道他"應該"要聽話.............

   因為我們從未教他 "如何聽話",作為父母的你,有沒有認真聽過孩子的話????認真的傾聽或接受孩子的需求

   如果你認真的聽孩子們說,孩子才會知道在你說話時,他也該認真的聽你說話!

 

2.命令、訓戒小孩,通常會讓小孩覺得沒有自尊心,再來就是反抗父母的命令

   想想當你/妳 小時後,聽到父母兇惡的責罵,摀起耳朵充耳不聞,心裡覺得吼~~煩死了......

   試問有誰想要或喜歡被罵被打呢???

 

3.在氣頭上應該先處理情緒

   如果孩子在哭鬧,父母也在氣頭上,通常沒有辦法好好處理,就算是處理也是情緒性的 狠狠修理了一頓小孩

   孩子們知道自已作錯了什麼嗎??好好的先冷卻一下心情,抽離那個環境

   事後再跟小孩好好溝通當時孩子錯在哪??問題出在哪?應該要怎樣才能真正處理問題..

 

4.有時後在我們眼中的搗蛋、錯事,也許是孩子們正在探索這個世界

  孩子才剛開始學習很多事,有的時後,他不是不乖、不是反抗、也不是聽不懂

  而是他也有自已的想法,孩子也有自主權,父母如果一定要小孩聽話,服從命令、那你想要的倒底是一個孩子還是一個機器人??

 

那麼當孩子吵鬧時,該如何處理較適當??

1.面對孩子常常說  我不要,儘可能的引導他 選擇,

   例如孩子玩玩具不願意吃飯。

   我會問他 : 你要媽媽餵,還是你想自已吃???

   想吃飯飯 還是先吃菜菜。不讓他一直以不吃作為理由吵鬧

 

2.給孩子緩衝的時間: 例如孩子吵著不去洗澡,我會跟他說 : 那再十分鐘就要去洗澡囉

   讓孩子確實尊守約定,可以不跟孩子正面衝突,也可以培養孩子守約定的概念。

 

3.尊重孩子的想法,以聆聽代替指令。

  

4.好的表現就應該給予嘉許,當然若口頭勸戒又再度犯錯,小小的體罰仍是必須的。

   ex:甚至讓孩子慢慢幫忙學習作家事,照顧弟弟妹妹

   (你表現的很棒哦!! 會幫媽媽拿東西)

    (哇~~仔哥好棒,會幫忙照顧弟弟哦 )

   以打手心代替打屁股、甚至以罰站代替體罰。

 

----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一直都在學習中----

作為父母的我們不也是作了父母才"學習" 怎麼當一個好爸媽 ??

想想我們為什麼要生兒育女??絕對不是要養兒防老!

而是讓這個家庭結構更圓滿

在這個過程中,父母的陪伴是最重要的。

 

全職的仔媽  正努力的在陪伴我的孩子們長大

也在陪伴中不停的"學習"如何和孩子們相處

付出多一點的關心,付出多一點用心,付出多一點耐心

讓孩子在爸媽的關心和愛中長大

"孩子 可愛多了"

"孩子  也快樂多了".........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vanessa0515 的頭像
    vanessa0515

    仔哥鍇弟的快樂鳥日子

    vanessa0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